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

[看廣告] 與老外的理想交談 - 【維大力 語言學習篇】




        伊馮:What is this?
        蔡振南:維.大.力
        伊馮:沒.打.義?
        蔡振南:維.大.力!
        伊馮:義.大.利!
        蔡振南:維.大.力!!
        伊馮:維.大.力!
        蔡振南:水拉!
        伊馮:Is it good to drink?
        蔡振南:謀哩崊跨賣馬(不然你喝喝看嘛)!

        (跑幕:台灣人的汽水)

        伊馮:哩公瞎(你說啥)?





        「維大力!義大利?」汽水廣告,從1998年第一次開播至今,已在電視台重複千萬遍,深植我們回憶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 從小我一直很困惑這個廣告到底哪裡好笑。是外國人把中文字聽錯、或是把中文字念錯好笑?是我們跟外國黑人講台語好笑、還是外國黑人也會講台語好笑?雖然一直搞不清楚這廣告的笑點在哪裡,但廣告就是廣告,讓你對維大力汽水有印象,它已成功一半。

        後來回想,我慢慢發現,這是一個跟外國朋友對談非常理想的一個情境。
        首先,蔡振南聽得懂英文,所以他知道”What is this?”是在問甚麼。
        接著,蔡振南用中文回答正確的名字:「維大力」,而不是翻成英文名「Vitali」
        伊馮試著學習這個新的名詞,而蔡振南也很耐心地重述。

        當伊馮念對時,蔡振南忘情用閩南語稱讚!
        伊馮接著用英文詢問,「這玩意兒好喝嗎?」
        從剛剛伊馮對「水啦」的反應,蔡振南知道伊馮對閩南語並不造成困擾,所以就用閩南語回覆:「不然你喝看看!」
        伊馮也很妙,他果然對閩南語也有涉獵,先前所學會的一句剛好用上:「你說啥?」



        也許是我個人想太多,才會這樣去詮釋、美化這個廣告的情境。但重新思考我們跟外國朋友的對話與交流,要能像廣告中這樣健康的與外國朋友交流文化,絕對不是太容易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 首先,我們都要能夠通曉英文。英語是目前世界最通用的語言,這是無庸置疑的,所以蔡能聽懂英文,是個基本的能力。然而,如果我們介紹這個台灣汽水,一開始就用英文霹靂啪啦介紹維大力、說這是Vitali,是Taiwanese soda water等等……這對外國旅客來說雖然會是很實用的資訊,但我認為,與外國朋友交流,不應只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 來到台灣的外國朋友,他追求的是甚麼?如果其中包含希望接受文化的衝擊與體驗,語文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入口。讓外國朋友有機會了解中文、甚至讓他們有機會了解閩南語這個沒有文字的語言,可以使他們對台灣文化有更深的體會。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非常需要我們從跟他們對話的生活細節中展現。因此,讓我們勇敢展現使用中文與閩南語表達的機會,不要阻絕了外國朋友學習中文、閩南語的機會。

        日本作家、《暮しの手帖》總編輯松浦彌太郎先生,著有一本書:《Hello! Bonjour! 你好!》。這個書名沒有被特別翻譯,正是分別用英文、法文、中文所寫的「你好」。他的觀點是,在現在的社會裡,學英文法文中文,都非常重要。語言蘊含文化,而文化顯示出這個族群的智慧。為何要學中文?中文的特色是甚麼?除了因為中文是全世界最多人說的語言,學習中文還可以了解中華文化淵遠流長的歷史與立身處世之道。

        全世界的民族,只有兩個文化從古至今沒有斷絕過,一個是猶太文化,另一個就是中華文化。中文,從發音、句子的抑揚頓挫、文法、到成語典故,處處顯露出深刻的文化底蘊。中華民族的宗親凝聚力強、深明避免紛爭的智慧。了解中文,就會更了解中國人的心靈世界。而中文漢語的美感、表達、甚至是書寫本身的奧妙,更是人類文明史的瑰寶。

        再來了解閩南語等方言。在歌曲、詠誦上,閩語之美,不在話下。我在當兵期間曾認識一個致力於推廣閩南語的朋友,他對我舉了數個例子來說明閩南語的豐富內涵。比如說,許多詩詞就是要用閩南語來誦讀才對味。或著是,閩南語在形容許多動作、情境的時候,會比普通話生動、有個性。如「打」,在普通話只有一個字,但在閩南語,「打」可以是pa3, gong3, sai, gong4, kao,(註一)……總共有七八種講法,分別代表著「用手掌打」、「用棒子打」、「用手掌反打」、「用硬物打」、「用由上往下敲打」……,非常有趣。


        所以,跟外國朋友打招呼認識的時候,可以先了解一下他的中文程度,並且試著提升他對中文的興趣。這也是我向來的習慣。也許就從姓名開始,我會教他我的中文名字該怎麼念,從語文開始開啟話題。我曾經介紹我的姓氏「余」給外國朋友知道,念給他們聽。對英國人來說,「余」是他們發不出的聲音,你會看到他們嘟起嘴來,但是只發出英文字母U的聲音。對法國人來說就不一樣了,法語是有這個音的,他們很自然就可以念得出來「余」,接著只要再提醒他們尾音要上揚就好。

        上述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。會讓我想多跟老外交流中文,還有其他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 小時候我們總是被鼓勵,在路上看到外國朋友,可以過去攀談,一方面練英文,一方面也是國民外交,對異鄉客敦善睦鄰一下。但對許多正常的外國旅客來說,他可能就是在享受他的假期,他不需要也並不想要被打擾,因此「英語口說練習」與「人情味傳達」的任務真的並非必要。然而,許多老外對交流中文,常常保持著開放的態度。我們講解中文的來源典故與用法給外國朋友知道,他們通常還是覺得非常新奇有趣。另外,因為中文的文法實在太難了,所以許多外國朋友其實更想把握機會練習中文。

        而在台灣,我們中文的表達與內涵,還保留了非常多傳統的中華文化,因此非常值得被闡述、被分享、被討論。對許多外國朋友來說,中國是一個謎,而他們若來到台灣,表示他們對這個課題有一定的好奇。而在台灣這麼特殊的一鍋湯裡,我們有中華種源的湯頭、日本制度的醍醐味、美國大眾文化的佐料。我們是西方文化進入中華文化非常好的一個入口,我們也是南島民族協同中華文化區合作的一塊絕佳平台。這一切用中文進行,再合適也不過。

        台灣歷史進程中,有過許多紛亂與空白,我們更該要快快找到自己文化的獨特性,好凝聚成一個共同體。政治上,我們是華人世界唯一的民主政府;商業上,我們的科技人才實力堅強;文化上,我們保存了許多傳統中華文化精隨。而我們除了內部的思辨以外,更可以多聆聽外界的聲音,一有機會,就多與不同國家的人,一起來關心、一起來散播台灣的華文文化。



 【蔡振南】:台灣演員與歌手,曾在吳念真的自傳電影《多桑》中飾演吳念真的父親。


【伊馮】:剛果人,1990年來到台灣,與台灣妻子育有一子。曾參加過《世界大不同》、《康熙來了》等談話性節目,亦在台灣學習說唱藝術。
【維大力】:南亞食品工業公司於1964年從日本引進的汽水,號稱「全國第一支添加維他命的營養飲料」、「因內含維生素B2故呈黃色」。常被藍領工人搭配米酒、保力達B等酒精飲料飲用。


[註一] 在此用數字2,3,4表達中文二三四聲。
[註二] 另類思維:關上門的推廣台灣有屁用: Behind Closed Doors (How to Promote Taiwan)
[註三] 更多維大力的廣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